西部权威财经门户 首页 > 投资学 正文

一位新手基金经理的2015总结

2016-01-06 19:22:51 来源:互联网
评论(0 收藏(0

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秀月 “坦率来讲我2015年的业绩做得不算特别好,但是从我内心来讲,反倒更有信心了,因为我经历了很多错误,觉得以后做对的概率会更大。”

年终岁末,基金经理黄松很实在地评价自己。2015年,是值得被载入中国股市史册的一年。黄松的基金经理初秀刚好赶上了这个特殊年份。2014年12月,黄松从研究员晋升为基金经理。彼时,从“长熊”中苏醒的A股,正吸引着诸多从业多年的公募基金经理们奔赴私募。公募基金中从研究员历练成长的“80后”们,也纷纷执掌基金产品,荣升基金经理。然而,紧接着的2015上半年,A股在巨量资金推动下迅速上涨冲上5000点,之后急转直下,剧烈调整迎面而来。尽管将近5年的研究员生涯曾带他穿越牛熊周期,但研究和投资毕竟是两码事。老基金经理们常常念叨着,如果市场回调10%到15%,可以通过调结构避免一定的回撤。但是,如果市场快速回调在20%以上,只能控制仓位。2015年上半年市场回调幅度大且速度快。黄松说,“如果当时没有控制仓位的话,是没有效果的。”

遗憾的是,在那个市场骤变的时刻,他没有控制仓位,“我的策略无非是,这只股票涨多了,就卖掉换别的(股票)。”如今回想起来,黄松反思道,“我可能还没有特别好的去想过减仓这个事儿。”

当基金经理的第一年,黄松在投资上坚持了很多过去市场所倡导的金科玉律。“它就是大概率事件,你就要相信自己战胜不了小概率,但事后发现如果这么想的话,还是有问题的,会让自己更机械一点。”

把握自我与市场的平衡

尊重和敬畏市场,很可能是2015年资本市场教给黄松的重要一课。而在市场情绪和专业判断之间,平衡又是一门重要的学问。

黄松对自己的首年秀不甚满意。工作年限较久的基金经理看到的却是新人给股市带来的影响。黄松的同事李姓基金经理认为,2015年A股换筹率高,与基金经理结构年轻化有很多关系。“80后”逐渐成为主力,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;换手率明显比过去高。例如同样买卖一只股票,老领导可能还会在意买卖成本,但“88年”的新同事根本不会考虑。

“再过十年,你发现‘00后’出来的时候,那时候他们的玩法又是另外一个玩法了,这个市场就是这样。”李姓基金经理表示。

作为基金经理新兵,黄松凭其研究能力在内部有着不错的口碑。毕业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券商投行部门从事投行业务。曾经为了一个项目在工厂蹲了两年多,投行的经历让他对上市公司的判断并总不是那么乐观,投资上理性或者偏保守。此后,黄松又从一级市场转入二级市场,转行做研究员。

然而,扎实的研究能力并没有很好地助力黄松转型的第一年。“2015年,你比市场更早发现的标的有哪些?”这个问题放在做研究员时,黄松随口就能说出好几个案例。反而是做了投资一年后,他想了许久,也没有说出一个案例。

几个月前,黄松看到了易凯资本那篇关于VR的文章。他很激动。王冉的文章让他意识到,“VR产业已经不是停留在概念上,是有一些东西出来了”。如果还在做研究员,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去想,对机会把握的更好。“但是做基金经理以后,可能想了一想,有点苗头,就想别的事儿去了。”

他认为理想的做法,应该是当市场已经有信号明确选定方向后,就重点聚焦研究这个行业和标的,尽量把绝对收益做好。

2015年上半年,市场的火热让黄松并没有很严格地按照理想中的研究思路去选股。“可能更多的还是基于市场策略,找一些热点。”他补充道,“更多的直接是去找一些股票,股票也基本上符合这个标准。”

回看担任基金经理的第一年,黄松若有所思地称,2016年还是要调整回来,坚持以前的研究,寻找一些绝对收益的机会。

走过2015年资本市场的纷纷扰扰,黄松对市场也有着更深刻的体会。“往往可能像我们相对专业的投资者,有时候对有些股票比市场理解稍微领先一点。我觉得差不多到该卖的时候,市场才开始炒。在上半年,吃这种亏吃得太多了。”

在完善自我的同时,黄松也提及了需多关注市场。“哪些股票容易引起市场的共鸣,涨幅可能相比其他股更大,还是需要思考的。”当然,他也知道,市场里有些人会坚持按自己的标准来投资。但他不愿意冒太多的风险,“说白了这个市场就是这样的考核机制,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市场外部,还是要综合考虑。”

在自我判断和市场反应的拉锯战中,黄松一位同事在2016年给自己定下投资纪律:无论在什么情况下,净值从高点回撤15%,就必须减仓15%。而在市场涨跌幅度没有太大的情况下,相对收益的排名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差了5个点,就需考虑是否市场风格有所偏离,并进行调整。

黄松反思自己的坚持。“当我发现这种做法明显跟市场有一定偏离时,应及时调整。但那时候我过于坚持自己的想法,可能不是特别合适。”

对黄松来说,作为专业的投资者不能完全随波逐流,还得坚持自己的东西。然而又完全坚持自己的东西,不然被淘汰了。“还是要平衡一下,坚持自己,同时兼顾一下市场特点。”

投资前端化加剧

和大多数同龄基金经理一样,1983年出生的黄松是不折不扣的成长股拥护者。不过,当下已不同以往。正如前述李姓基金经理所说,“这两年基本上所有新兴行业可能被挖掘的主题标的,都已经被挖掘的非常充分,A股被翻了一个遍。”

黄松认为,在2015年火热一把的VR,在2016年还会继续被热炒。“近两年A股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,我们叫投资前端化。”黄松认为,理论上二级市场不应该在一些偏早期的或偏故事的股票上投太多。但由于散户居多的投资者结构给予了充足的流动性,给予了及时止损的机会。此外,投资者喜欢去追逐这些热点,投资偏早期的回报就会比成熟市场高。

前述李姓基金经理认为,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,公募基金经理就开始做VC的工作。在中国新兴的市场里面,所有的行业都曾经是成长股。A股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都是成长股出身,只不过他后面能不能顺应这个时代,把握到这个时代最新鲜的,速度成长最快的这些行业去适应这个变化。“这是更重要的一件事。”

刚刚在投资生涯起步的黄松,经历了2015年的互联网+,也不会错过2016年的VR。不过,他既不太愿意去赌一个公司,也不想错过机会。他选择中庸地分散组合。“既然看到这个主题没问题,就分散一点,流动性会更好,一旦错误很快能出来。

投资前端化后,评价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也要变化。黄松认为,在早期阶段和成长期阶段,公司可能没有稳定的盈利,这时就不适合用PE的估值方法。PE的估值方法适用于有稳定现金流和稳定经营的公司。“也就是说,我们把投资往前端移的时候,必然不会用PE的估值方法去估,这种估值方法就不适合这个企业。不同阶段的公司,应该适用不同的估值方法。”黄松以东方财富为例,目前已经不会再向早期那样单纯按照用户和市值来估了。现在讲的是盈利,还会考虑它在证券业务、基金业务、保险业务的变现可能。

2015年的基金经理初体验,也让黄松对风险多了一分理解和关注。注册制的到来,他认为开始不会像大家想的那样开始像泄洪一般。“应该这么说,供给增加这个趋势不会变,但是节奏可能会比大家想的要小。”

然而,市场往往反应得比想象中的更激烈。“就是一个坏的东西,可能专业判断起来没有什么影响,但市场有时会反应得特别剧烈,尤其是在市场情绪一般或偏弱的时候,反应尤其剧烈。”黄松认为,这个是要避免的风险。

(文中黄松为化名)

 

责任编辑:yuan4ren

延伸阅读

数据中心

股票名称 股价 涨跌幅 净额(亿)
中海集运 8.36 -4.24% 15.87
中国远洋 11.07 -4.82% 10.79
万向钱潮 22.85 4.72% 3.55
华闻传媒 15.59 4.63% 3.32
联络互动 60.22 5.28% 3.21
广晟有色 44.56 -8.03% 2.82
威创股份 24.51 10.01% 2.70
特力A 92.10 5.41% 2.70